【回顾】私董照见|从优秀的打工者到合格的CEO,让理想轻轻落地
编者按
9月10日,未爱教育联合影响力实验室(Impact Hub Shanghai)召集了一场教育创业者的私董会。案主是能干、智慧、以及真诚集一体的琼。在她分享的故事中,我们听到了很多前所未有的关于文创行业的“真相”,以及令人激动人心的可能性。她希望转化15年的文创产业工作经验为文创教育。她的发展文创的梦想非常的美好,同时也面临了大量的挑战。当邀请来的嘉宾,同时也是我的教练李汉忠指出她的真问题是“如何完成创业者的角色转换”的时候,我照见了自己。同样的美好的理想,同样的看似全能的状态,也是同样的负重前行。
舍得
在过往得工作中,我积累了大量的关于做事情的经验。不仅仅将各种职位都体验了一遍,还将还横跨了好几个领域。在佰特做财经素养教育的3年时间,我就既做开课程开发,又做理论研究,还上台讲课,讲完课之后还去培训过老师,甚至做过评估,后来还尝试了做产品。那个时候我的主要角色是总干事助理,所以做这些事情的同时还要大量的兼顾筹款和市场拓展。
这些做事情的经验是很宝贵的财富,并且很感恩的是,即便是项目的财务我都喜欢做。就从小范围的评价来看,反馈还不错。这样的反馈又会点燃我更多的热情。然而这些热情就好像雷雨天的闪电,很夺目,却无法持久,积累的绝大多数的能量都被白白浪费掉。
我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以为这些能量可以在创业的时候为机构省一大笔钱,也就意味着更高的成功概率。在实际的运作中发现,这些经验和能力帮助我们平稳度过了第一年。第二年,我依然延续我的勤恳工作的模式,并且期待可以预见的回报。然而,这些回报是建立在最大程度的开发自己的生产力和积累的人脉基础上。很遗憾,这些辛勤并没有浇灌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也没有打磨出卓越的产品。
我没有扮演起一个CEO的角色,而更多的还是case by case的执行的角色。当我习惯用我做了多少事情来寻找自己满足的时候,是会忽视作为一个团队的财务数据以及影响力数据不理想的现实。相对于资源最大化利用带来面上的繁荣,我们真正需要的可能是在一些点上的着力并实现突破。这个点不是用上已有的资源,而是吸引各种合适的相互需要的资源来。
情怀与商业化
就像案主的文创一样,我们所在做的教育创新也带着浓厚的情怀色彩,这让商业化过程既美丽又曲折。而在我们欣赏这些美丽的时候,在场的95后站起来说,情怀是卖给别人的,不能卖给自己。我心里当时是不赞同的,甚至觉得一个高尚的人,只能把情怀卖给自己,不能卖给别人牺牲别人的利益。
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情怀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情怀赋予我事业以意义。如此说来,我在分享我的工作意义和价值的时候,我还是在分享情怀。因为此处的情怀对外价格低廉,对内真材实料,是不是意味着分享的意义和价值也只是自己视若珍宝,他人视若粪土呢?
如果不是这样,那么价值回报的评价系统一定要是个多元的系统,一定不能简单的将商业化等同于金钱价值。好的商业化不应该是助长人性贪婪或者以掠夺自然资源来达成的,好的商业化也不应该只看重短期效益而忽视长久发展的,好的商业化是乐于将社会和环境效益纳入在内的……我又开始理想化了。
在我看来,如果没有好的商业化,商业化的意义和价值是会贬值不少的,而不够好的商业化大概不是有情怀人的追求。所以不是情怀或者商业化的错,是我需要增强平衡和不断调整两者的能力。这个能力恰恰是角色转型所需的。
完美还是完成
执行的经验更多是关于完美的,尤其是类似咨询这种项目导向的工作中。我的经验是在一个项目被关掉之前,努力带着它走向完美,成为“作品”。这样的要求一方面来自于客户,另一方面来自于自己。没有完美这一说,我们会失去很多的控制权,我们需要纳入更多的不稳定因素来考虑,最后的成果。
作为一个作品的拥有者实现自己心目中的完美是可预期的,可以控制的。然而,转型之后的CEO角色需要的更多需要考虑的是完成,而非完美。因为让一个企业生存下去的是产品,不是作品。产品没有完美之日,只能阶段性的完成,需要不断的在更新中向着完美前进。对一个作品来说,拥有着眼里的完美是可以控制的。但是对于一个产品来说,每一个跟它关联的人都可能带来“意外”,很容易失控。
对于我来说,这样的思维转换没有完成自然无法站在更广泛的用户需求出发,只能做定制型的项目满足少部分人的需求。在我,完美和完成之间的博弈还没有定出胜负,需要将这些看不见的博弈放到台面上来。
工作是如此,生活也是如此。组员们对于案主牺牲生活质量来试图达成创业的成功提了很多有意义的经验。我也因此有机会照见到自己。每日的生活里,我们都在做各种各样的关于时间和精力资源分配的抉择。人生六大领域,教育、精神、健康、家庭、工作、社交。创业期的我很容易钻在一个领域里面做完美,而忽视了在更多领域上的“完成”,这也何尝不会像企业运营一样带来短期效益长期损失呢?
再次感谢参与本场私董会的伙伴,案主,筹备本次私董会的未爱余霞、Impact Hub的雨航以及为对话的深度有很强促进的汉忠教练。
关于我们
未爱教育,致力于打造基于研究的教育创新实验室,通过孵化公益产品,推动儿童及青少年的“关心品质”的发展,创造有爱的未来。我们以促进教育公益系统性变革为愿景,致力于成为研究、支持和实践更多的“关心”特质的教育创新。我们希望通过联合一大批的非政府组织,基金会,学校,教育局,企业以及社会人士,打破行业、专业和文化界限,推动协同创新。
如果您希望继续关注我们的精彩内容,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和我们一起青色思考👏👏👏
联系我们:
曹蕾
WeChat:15618365760
leona@weneti.com